《30场暴风雪》(30 Blizzards)是艺术家Helen Marten应Miuccia Prada与Miu Miu之邀创作的跨界作品。该项目涵盖雕塑、绘画、素描、影像、行为表演及文字等多种媒介形式,体现了Helen Marten作品一贯具有的复杂风格、思想深度与深刻内涵。该项目将于2025年10月22日至26日在巴黎耶纳宫展出,面向公众开放。此次展览是巴塞尔艺术展巴黎展会(Art Basel Paris)的一部分,Miu Miu为该展会公共项目的官方合作伙伴。
对Helen Marten而言,语言渗透于万物之中。在其作品中,写作并非次要行为,而是塑造并支撑作品的生产性句法。《30场暴风雪》正由这种句法承载——它蕴含古典抒情叙事可能,追求语言形式与质感带来的文法愉悦,注重指令与术语运用,融合诗意特质,展现语言内部意象的双联画特性,以及其间所有可行的诠释空间。
最具颠覆性的一点是,写作填补着间隙与裂痕,让新的可能性得以扎根生长。正如Rosemarie Waldrop提出的“间隙园艺”理念:词语之间的空白地带,正是意义待现的空间。受此启发,《30场暴风雪》特别策划了两场主题为“意象之悦,文本之悦”(Pleasure Image, Pleasure Text)的对谈活动。该项目由Helen Marten担任策展人,邀请知名嘉宾与作家参与,于10月22日在巴黎耶纳宫议会厅举办。
写作是这两场对话的共同基石:它不仅是一种媒介,更是连接多元艺术视角与社会立场的纽带。所有讲者都将语言视为突破既定范畴与权力禁锢的力量,通过政治审视、人性剖析、隐喻与翻译,催生新的意义星系。在这个充满结构性指令与信息抹除的数字世界中,回归语言、创造意义的行为,正是重获可能性与自由的途径。
如需在线注册参与专题对谈活动和展览导赏,
敬请访问miumiu.com
意象之悦,文本之悦
对谈项目
10月22日下午3:00与下午5:30
精准浇灌:间隙园艺1
意象与文本间构筑富有生产力的间隙
Bhanu Kapil / Preti Taneja / Simone White
对话嘉宾:Juliet Jacques
10月22日下午3:00
10月22日下午3:00试想那些源于社会妥协处境(性别、性向、阶级、种族、能力)的多元声音交汇,进而思考这些不同立场下的“事实领域”如何通过“生活经验”的概念发生嬗变。将诗歌与评论视为对立范畴,这种观点本身便带有某种荒诞性,但在更广泛的社会语境中,此类论断却时常出现。所谓“经验事实”,往往被某些权力立场、资本力量、影响力或地域因素危险地固化为“绝对真理”。语言具有“恐惧”与“自由”的二元特性,因而混沌而复杂。当艺术创作或文字表达奏效,其魅力往往源于以深刻而优雅的乐观姿态描摹事物,使其在细微的“重新发现”中获得意义。模糊与隐喻是天赐厚礼,并非刻意追求晦涩,而是一种持续的语义缝合,仿佛一场慢跑,因其从不设立非此即彼的理解法则。若不从多个角度探索意义,将是何等憾事。文字塑造的形态让意象得以浮现,但这些意象转瞬即逝,且带有主观色彩。兴奋感正是源自于此——在停顿的表达中,或是定义间神秘的间隙里,经悉心灌溉,新生物由此萌发。当我们的地理疆域、政治生态与人际关系,正逐渐消融于被数字规则和结构性指令掌控的、令人生畏的世界,重新回归真实事物而非抹除的暴力,反复叩问语言本身,或许已是最根本的激进之举。
铭文幻影与失落星球:归于尘土者,终将重生
以语言具象化身体,或将物质视为社会与情感的隐喻
Rachel Allen / Nuar Alsadir / Vanessa Onwuemezi
对话嘉宾: Juliet Jacques
10月22日下午5:30
文字既具刺伤之威,亦含诱惑之力。它们可能如洪流倾泻,却也如罗网栅栏,将意义的碎片禁锢于既定位置。我们孩童时期学习语言的方式,带有一种客观的“收集感”——佛词语是认识世界的微小碎片,可小心翼翼地装在口袋里;当需要对话、表达或抒发情感时,便将其取出,当作展现图像意义的“图画卡片”。掌握语言的多样性,反而让思想的传递者陷入一种悖论:既轻盈灵动,又沉重无比。没有什么比思考与重构的特权更加珍贵,但认知越丰,未知愈显,反之亦然。语言以最具煽动性的方式点燃一切,或善或恶;而这种“脱轨”的力量尤为特别——它指引着新的路径,让我们既承载着既定的文化基因,又孕育着无限可能。从资本价值的角度看,言语无需成本,但其创造的世界却包罗万象——聚合的物质质感、多元的解读、政治立场、真诚的表达、隐喻的魅力、情感的流动,既广阔无垠,又富有变化。当然,这并非天真地主张“言论自由无需代价”,而是指出文字为概念组织提供了结构空间,在这个信息与暗示的图谱式空间里,蕴藏着潜台词、翻译、递进与拼贴。意义可以进行多元解读,并非因为其模糊不清、未经加工或悬而未决,而是意义可以瑰丽而强大的方式进行持续探索——因为意义永不消亡:它始终鲜活、充满魔力、拥有无限可能。根据我们构建的世界模型,微尘在光中起舞,不过是物质浩瀚的另一种极致浓缩,是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的美妙契合。这并非狂妄自大,而是乐观主义;或许,愉悦正是这一切背后最根本的驱动力。
1“间隙园艺”(Gap Gardening)这一概念和标题由作家Rosemarie Waldrop提出,用于描述定义“转变领域”的方式